第04版:消息

著名经济学家高国潮:乌克兰危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机遇

2022-03-07 15:31:41 来源:互联网

 

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俄罗斯与北约的对立随之摆上台面,以一种必然的方式呈现在国际大众面前。2月27日,美国、欧盟及英国发布对俄罗斯制裁联合声明,承诺对选定的俄罗斯银行禁用SWIFT系统,同时承诺对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实施制裁,外界宣称这一举动为“金融核弹”,最终可能产生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但西方国家动辄金融制裁的做法已经引起其他国家的高度警惕,人民币避险资产受到多国青睐,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结构正在各国成为一种趋势。人民币在国际金融舞台上所占比重越来越高。这是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当前的乌克兰危机加速了这一进程。

  首先,货币是否具有国际化前景归根结底是由该货币的兑付能力决定的。货币的基本功能是交换或者交易,脱离了这一功能的货币将一文不值。从货币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美元在国际交易中能取得如今的地位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局面。最初的“金本位体系”就是强有力的证明。1792年,美元采用了金银复本位制,按照当年颁布的铸币法案,一美元折合371.25格令(24.057克)纯银或24.75格令(1.6038克)纯金。直至1948年,美国拥有全球70%的货币性黄金储备,也就是说在当时,1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1.6038克的黄金的购买力,同时免掉了随身携带黄金的麻烦,正是因为如此高的购买力才使得美元获得流通认可。具有兑付能力的货币才是获得认可的货币。

  其次,为货币提供兑付能力背书者是该货币能否实现国际流通的必要条件。货币的兑付直接关系到持有者的根本利益,货币的国际流通中,抛开政治的因素不谈,持有者最关心的是其持有的货币能否购买到想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与普通人生活类似,一个国家的运转也是围绕国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展开。外汇储备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国际间贸易取长补短,为国家提供更好的发展局面。而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品涵盖衣食住行等各方各面,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劳动密集型的、高科技的,只要你能想到的产品,在中国都能找到。这是人民币国际市场流通比重不断提升的根本原因。

  反观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经过多年的“去实向虚”的演变后,除一些保留的军工巨头还具有生产能力以外,其他产业相对萎缩。最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丝毫没有反抗能力,不断刷新的通胀记录会将美国推向何方已经超出人们的预测范围。

  俄乌冲突中,西方对俄罗斯的种种匪夷所思的制裁正如海啸般冲击着人们原来一些固化认知。贸易、金融、国防等方向的制裁,常人尚可理解,连俄罗斯的猫、橡树也纳入制裁对象则闻之让人称奇。冻结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单方面的没收俄罗斯寡头的海外财产等行为更是让西方常年宣传的“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句口号显得苍白无力。谁都无法保证下一个“一夜返贫”的受害者会不会是自己。两相对比下,中国在信守承诺方面显得如此的鹤立鸡群,拥有人民币资产,才是更加负责任的方法。

  俄乌冲突最终将如何结束,暂时无法预测,但是从最近人民币坚挺的事实来看,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确实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俗话说得好——不破不立,一场突如其来的军事冲突打破了很多以前无法验证的西方神话。虽然我们不应该为战争窃喜,但俄乌冲突的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